繼《狂飆》之后,又一部國產劇爆了!
懸疑劇《漫長的季節》 昨晚大結局,連番霸屏熱搜榜。
(相關資料圖)
豆瓣評分更從9.1分飆升9.5分,突破國產劇近八年最高分紀錄,堪稱封神之作。
一幫主演強勢出圈,紛紛被夸演技自然,不像是演的。
套用網友的梗來說:繼張頌文之后, 秦昊和范偉 也建議列入被嚴查范圍
說起來,如果要評娛樂圈的 “生活流”演員 ,在Gigi心目中,沒人比得過 范偉 。
最近的熱播劇中,這位60歲的叔頻頻刷屏。
在 《漫長的季節》 中,他扮演中年喪子、處事圓滑的出租車司機王響。
(能看出隔壁那哥們,是秦昊嗎???)
前不久的 《立功·東北舊事》 里,他演一無是處、好面子的保安老商,整天就知道瞎吹牛。
同樣是發生在東北的懸疑故事,范偉卻用自然細膩的表演,演出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感覺。
難怪有網友說: 范偉一出,吊打整個叔圈。
提到范偉,更多觀眾記得的是他與趙本山聯手炮制的經典喜劇,比如春晚小品,比如《馬大帥》。
遼北第一狠人范德彪的名號,叱咤江湖20年,至今立于不敗之地。
殊不知,喜劇舞臺之外的范偉,早已悄悄轉身,捧回影帝獎杯。
娛樂圈最被低估的演員 ,絕對不簡單。
范偉個子不高,長相憨厚。
看起來沒星味,普通得像隨處可見的小人物。
可他這些年來最打動觀眾的,恰恰是對各種小人物的詮釋。
既能憨厚老實。
正如《耳朵大有?!防?,那個與時代對抗的退休工人王抗美。
也能奸詐狡猾。
就像《第一爐香》中,佯裝儒雅的好色老頭司徒協。
他能搞笑,亦能催淚。
《天下無賊》客串十幾秒,就留下一個讓人笑不攏嘴的笨賊形象。
轉眼在《我和我的家鄉》里,幾十年如一日埋頭教育,愛護孩子的鄉村教師一出,感動得人兩眼淚汪汪。
亦正亦邪的角色,到了他手里,你根本 分不清這是好人還是壞人 。
《不成問題的問題》中,他眼神流轉,表情微動。
一個頗有心計的農場主任形象,不言自明。
范偉的表演,從來不是那種大開大合的炸裂式演技。
他的 演技內斂,含蓄 ,每個細節都值得玩味。
同樣演打牌戲,老板太太們在閑聊,他絕不多插嘴半句,察言觀色,懂事地做起小低伏。
轉眼和工人們打牌,又換了副領導嘴臉。剛贏了工人們的牌,又寬恕他們“賣豬菜的錢不用交公了”。
玩得一手籠絡人心的好把戲。
大俗大雅,大喜大悲,都能收放自如。
正角反派亦能hold,演得了底層小嘍啰,撐得起幕后大boss。
一人千面 ,范偉是也。
當真應了網友那句“ 亞洲演技天花板,不比梁朝偉差 ”。
回顧范偉最初的走紅之路,離不開 趙本山 和他的東北喜劇。
演春晚小品,他是《賣拐三部曲》“腦袋大脖子粗”的伙夫。
拍電視劇,《劉老根》結巴的藥匣子、《鄉村愛情》愛作詩的王木生、《馬大帥》的彪哥……
一個比一個更受觀眾歡迎。
與趙本山合作十多年間,范偉逐步成長為東北喜劇的代表人物。
人人被“ 范式喜劇 ”逗得樂呵呵,他卻在事業高峰期急流勇退,轉身消失。
觀眾再次留意到范偉,是54歲的他站在雙蛋黃影后 周冬雨、馬思純 身邊。
憑借黑白文藝片《不是問題的問題》, 擊敗梁家輝、張學友,拿下金馬影帝 。
從喜劇泰斗到演技爆棚的影帝,范偉這條路走得不容易。
一夜爆紅的神話在娛樂圈并不少見,可與范偉完全不沾邊。
他更像一鍋東北亂燉,是慢火咕嘟燉出來的。
從小懷揣藝術夢的他,唱過歌,學過舞,當過主持,說過相聲,才在接近40歲的年紀感受到走紅的滋味。
范偉從來不是天賦型選手。
少時學聲樂被批“業余”,16歲拜師學相聲,換來的是師傅失望地搖頭。
可他有的是 耐心和拼勁 ,努力踐行著“笨鳥先飛,勤能補拙”的道理。
平翹舌不分的他為了克服一口濃重的東北口音,每天都要花至少3小時來練發音。
還不斷磨煉表演技巧,嘗試創作劇本,才在相聲界闖出點名堂來,換來趙本山的賞識。
1995年,范偉搭檔趙本山初登春晚舞臺,表演小品《牛大叔提干》。
他把諂媚秘書演得活靈活現,贏得滿堂喝彩。
彼時范偉33歲,以為自己終于要熬出頭來。
事實卻是,沒人認識范偉,只知道趙本山身邊的搭檔, 還行 。
想紅的心頓時被潑了盤冷水,范偉只好繼續踏踏實實演好戲。
之后靠一次次登上春晚刷臉,又出演一系列趙本山喜劇,才將他東北喜劇人的形象打出圈。
喜劇演員范偉紅了,他卻不想被喜劇捆綁。
他從配角做起,深知小人物的人生不止是一則笑料,他們的辛酸哀樂同樣值得關注。
看過《看車人的七月》的劇本后,他主動向導演毛遂自薦,卻慘遭拒絕。
“你一個喜劇演員,來摻和什么電影?”
喜劇形象太深入人心,轉型難,加上不是科班出身,誰都不看好范偉能在電影闖出名堂來。
范偉偏不信邪。
用他自己的話來說,“ 天真迂腐,遲鈍得有些不合時宜 ”。
他是挺“笨”的,用的還是老一套方法,那就是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。
拍 《我和我的家鄉》 ,他連拍4天雨戲,毫無怨言。
穿著單薄的白襯衣,一次次在雨中奔跑,一遍遍摔到水溝里去,只為呈現最好的表演。
為演好 《芳香之旅》 的勞模,他寫了上萬字的人物小傳。
自己琢磨著勞模不應該太胖腫,于是3個月不吃任何主食,從160斤減到140斤。
被馮小剛找去,客串 《手機》 里的河南農民。
為這個只有幾分鐘戲份的配角,他專門飛到河南,找到當地人給對方念臺詞,一個字一個字校正口音,然后模仿當地人的穿著打扮。
最后貢獻了 全片最出彩的片段 。
從2003年到2016年,正是十幾年如一日對角色的付出與堅持,才為范偉贏來影帝榮譽。
生活中的范偉,性格內向,不喜曝光,還有點輕微社恐。
沒有戲演的時候,他是 娛樂圈著名失蹤人口 ,手機一關,誰也找不到他。
半年不發一條微博,不參加任何綜藝,哪怕宣傳期也鮮少出現。
有人高價邀請他當演藝節目導師,他婉拒:
我的性格不適合面對觀眾,既然沒那個自信,就別誤人子弟了。
讓他給年輕演員一點建議,他亦誠惶誠恐:
我沒這個資格,憑我的個人經驗也不一定對。
沒想到吧,范偉還會不自信。
年少時因長相自卑,當了演員后依然戰戰兢兢,總害怕觀眾覺得他演得不對味。
在他身上,你能看到老一輩演員對演戲的 敬畏心 。
哪怕貴為影帝,范偉時刻都在檢討自己,哪里做得還不夠好,怎樣可以演得更到位。
對角色也有嚴格的要求, 只演打動人心的人物,高大空的角色再高片酬也不接。
比起泡在名利場中,范偉更愿意踏實鉆研人物,深究劇本。
哪怕在生活中,他也不忘 觀察與琢磨 。
比如有次他在飯館里吃飯,看到一個衣著光鮮的中年人用牙簽剔牙,然后再用另一頭掏耳朵,最后再剔指甲縫。
他覺得好奇,思考出來的結果是:這人過去是窮怕了,才會養成這種節儉習慣。
透過生活去磨礪演技、塑造人物 ,幾乎成了范偉的下意識:
王木生的結巴特征,是他從鄰居那里學來的;
自作聰明的農村知識分子藥匣子,是他看到好為人師的親戚有所感悟,融入到角色中去;
王抗美騎車前,習慣性拍兩下自行車座,去掉上面的灰塵,是他觀察到父親的習慣……
或許正因如此,觀眾才會說:
在范偉身上,是感受不到表演的成分,真實得就像是身邊活生生的人。
范偉把生活當做演戲靈感,卻又讓私生活遠離聚光燈。
他和相親認識的妻子, 結婚33年,恩愛至今 ,全網能找到的合照還是30年前的老照片。
他從不說浪漫,與妻子在一起走路時,卻會習慣性讓她走里邊。
生過最大的氣,是親手做了紅燒肉,結果老婆孩子都不吃,自己全干完了哈哈哈哈。
沒想到吧,演戲之外,范偉最大的樂趣是做菜,曾說過:
這輩子要是沒做演員,可能就做一廚子了。
看吧,戲里戲外,這個影帝都相當接地氣。
曾有人問范偉,如果他如今20歲,面對當下諸多機會的娛樂圈,會如何選擇?
他笑著回答:我這種性格,改不了的,還是 一步一步地往前走、笨笨地前行。
少年從藝,中年走紅,老年封神。
一路走來,他對演戲始終樂在其中,傾盡心血,笨拙中帶著真誠。
戲份或多或少無所謂,他相信演好每個角色,把握好每個細節,方可問心無愧。
他說, “表演就像燉肉,小火慢熬,越熬越醇?!?
這般從容姿態,說的何嘗不是他自己?
圖片來源 / 網絡
責任編輯 / 鈕祜祿桑
編輯 / Tahk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