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電商無人問,一朝董潔天下知!
前不久,董潔小紅書直播帶貨全網火了一波,3場直播總GMV超過1.4億元,是小紅書直播帶貨領域出圈的最好代表。
但是,無人企及的天花板董潔,也成了小紅書直播帶貨尷尬的標桿。
(資料圖)
都2023年了,“大鍋飯”都快被分完的時候,小紅書終于想起來跟“直播帶貨”這四個字聯系起來了。
小紅書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平臺?
早期大家對ta的印象是“種草”、“購物”,后面是產品“搜索引擎”,如今又搞起了“直播電商”...方向越來越廣,路反而卻越來越窄!
就電商業務而言,小紅書布局電商近十年,早于抖快等平臺,從跨境電商開始摸索,踩過一個又一個坑后,至今也沒什么大的起色。
在商業化上,小紅書始終是廣告業務占大頭的“瘸腿選手”。
和所有內容社區一樣,最終用戶的交易環節并不在小紅書,這是小紅書的命門。
另外,在互聯網流量焦慮下,出于構建內容護城河、提升平臺商業能力等需要,大廠們紛紛把小紅書作為重點研究對象,在產品、運營等諸多層面進行模仿,以期孵化出自己的“種草”生態。
小紅書,也越來越難成得了大廠!
壹
種草十年,小紅書的表現,仍像是電商局外人!
小紅書布局電商近十年,早于抖快等平臺,但后來者已經和淘寶一起,在電商領域闖出一片天,而小紅書從跨境電商開始摸索,過了一坎又一坎后,電商業務卻至今依舊沒什么大的突破。
2020年小紅書的營收結構中,社區廣告和電商分別占比80%和20%。
可以看出,電商并不是目前小紅書擅長的;
品牌在小紅書投放,博主在小紅書生產內容,用戶在小紅書被“種草”,一切都很美好。但是,和所有內容社區一樣,最終用戶的交易環節并不在小紅書,這是小紅書的命門。
2022年,小紅書用戶規模翻番,但對應的商業化營收卻只增長了20%,對比抖快的營收增長有所差距。
一旦廣告業務受到沖擊,小紅書的營收將遇到很大的不穩定性。
直播帶貨,一直是小紅書在商業化上搖擺不定的業務,也是其商業化難點。
小紅書2019年就開始試水直播電商;2020年疫情來襲,眾多品牌把生意搬到線上,LV、巴黎歐萊雅在小紅書開播,引發了外界關注。但小紅書在這一方向上的探索并未大張旗鼓,直到2023年之后才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。
今年前3個月,演員董潔在小紅書上進行了三場直播帶貨,總GMV超過1.4億元,多次打破小紅書歷史以來單場直播GMV的紀錄,也成為了小紅書直播帶貨領域出圈的“標桿”!
貳
董潔是小紅書不遺余力打造出來的標桿,也是其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。
或許董潔的直播成績和其他頭部主播們相比并不出彩,但是放在商業化比較保守的小紅書上,就顯得尤為珍貴。
更重要的是,在董潔直播帶貨出圈后不久,小紅書才比較確定地把直播業務再度提及到一級部門。
3月初,小紅書進行組織架構調整,將直播從二級部門的一個業務組上調為獨立部門,統一管理直播內容和直播電商等板塊,一把手由社區生態負責人兼任。
考慮到社區是小紅書的核心業務,這一人事任命屬于“高配”,同時也昭示了小紅書的決心與野心!
今年初,小紅書在APP首頁開設“視頻”一級入口,給包括直播在內的視頻內容注入更多以流量;此外,小紅書的直播入口也越來越密集,除了推薦feed流外,用戶還可以從關注頁、主播個人頁等頁面進入,與先前的低調形成鮮明對比。
再加上之前,小紅書在上海舉辦“電商直播時尚合伙人大會”,宣布推出“時尚星火計劃”,將為時尚商家和主播提供百億流量扶持,以及貨盤選品、營銷工具、平臺服務等扶持政策。
似乎暗示了小紅書在直播電商領域,將有更多動作。
電商之于小紅書,似乎始終是觸達不到的“白月光”;
如今小紅書把目光投向直播帶貨,前途也并不是很明朗。
因為此次押注直播業務,帶來的結果或許并不是盈利,而是更多的投入。
2022年的廣告收入超過1200億元,直播打賞收入則達到了1300億,直播電商的內循環廣告是重要的收入來源。
雖說字節已經驗證了,直播電商很賺錢,但是奈不住“分蛋糕的人”也很多??!
叁
錯失直播帶貨紅利期的互聯網新貴,正在紛紛加快腳步,試圖趕上末班車。
除了小紅書,大舉加碼直播帶貨的還有B站和視頻號。
去年雙11期間,首次參與大促的B站在直播分區內上線“購物”分區,并向幾乎所有UP主開放直播帶貨權限,同時推出多項激勵政策,鼓勵UP主開播。
在今年3月初的2022財年會議上,B站COO李旎表示,去年有1000多個新品牌的1萬多個SKU在B站以帶貨的方式首發;接下來,B站將整合視頻與直播帶貨體系。
視頻號則在去年7月上線了“視頻號小店”,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,嘗試把整個交易鏈條留在平臺內。四個月后的雙11大促,視頻號請來頂級網紅“瘋狂小楊哥”等人進行直播帶貨,與正面競爭。在今年初的微信公開課上,視頻號宣稱2022年的直播帶貨銷售額同比增長逾8倍。
然而,雖然聲量不小、動作頻頻,小紅書、B站和視頻號都還沒擠上直播帶貨的中心舞臺。深耕多年的淘寶直播,仍然是絕對主角。
據業內人士估計,2022年視頻號直播電商GMV約為1000億元,而接近1.5萬億元。視頻號尚且如此,實力更遜一籌的小紅書和B站可想而知。
消費的變革就像潮水,一旦發生,就向前瘋狂進化。
當一個新需求、新產品出現時,總是被少部分人先發現,先使用,從而產生了銷量。這個需求如果被滿足得很巧妙,這個產品如果用起來很好,用戶就會忍不住分享,從而產生了聲量和互動量。
有了這些聲量和互動量,我們就可以“洞察”消費趨勢,形成屬于我們自己的“護城河”;
但是,直播帶貨方法論長期固化、新主播越來越難以立足,疊加自身基因的重重掣肘,也讓互聯網新貴們很難真正擠上牌桌!
肆
官方數據顯示,小紅書2022年人均使用時長55.31分鐘,月活躍創作者和日均發布筆記數分別突破2000萬和300萬。用戶黏性高、消費能力高、互動氛圍強已經成為小紅書的顯著優勢。
然而,這種優勢同樣也讓小紅書受限——過于重視社區氛圍,導致其商業化進程緩慢。
從2014年底開始,小紅書就意識到了商業變現模式單一的問題,內部曾提出all in電商,并自建倉儲、物流,從海淘切入。但折騰這些年,還處在“只種草,不拔草”的尷尬位置。
推出了圖文伙伴扶持計劃、百度通過黃油相機布局種草業務、微信推出小綠書、大眾點評通過新星計劃大肆招募小紅書KOC達人、拼多多試水達人種草計劃……
過去兩三年,中國互聯網的頂級掠食者紛紛把小紅書作為重點研究對象,在產品、運營等諸多層面進行模仿,以期孵化出自己的“種草”生態。
大廠都在學小紅書,為何小紅書就成不了大廠呢?
因為翻遍小紅書,找不到更加賺錢的答案了。小紅書除了“種草”生意,直播算是其最勉強的“算盤”了。
另外近些年,小紅書又因虛假濾鏡、炫富、涉黃等問題多次被質疑,甚至還因屢次違反廣告法等,被處以共計 16 次罰款;
據天眼查APP顯示,3月31日,小紅書關聯公司行吟信息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因違反《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》第二十四條第(九)項規定,被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罰款3.5萬元。
“互聯網上半場是各做各的,下半場不就是你做我的,我做你的,然后等到發現適合自己的,再形成新的平衡?!闭\如微博 CEO 王高飛所言,圖文形式的“筆記”創作與互動門檻更低、更適合 UGC 生產,不失為微信面對短視頻攻勢迂回的一種手段,即通過鼓勵更豐富的創作形式來吸引更多差異化用戶。
當互聯網流量游戲逐漸降溫,原本依賴流量推動的粗放式增長不復存在,用戶在哪?轉化在哪?流量到頂時代里,品牌營銷似乎成了霧里看花。
時代變了、用戶變了、趨勢變了、邏輯自然就變了。
作為擁有2.6億月活用戶和5000萬內容創作者的內容社區,小紅書急需想明白,在商業化變現這條道路上,除了廣告之外,直播電商到底該怎么走?
參考資料:
《翻遍小紅書,找不到賺錢答案》,豹變
《種草十年,小紅書仍是電商局外人》,鋅財經
《危害社會公德!小紅書被罰了》,科技每日推送
《直播帶貨末班車,小紅書們還趕得上嗎?》,字母榜